第二六二章 贬官江州,非一日之功(1 / 2)

事情说起来有些复杂,需要慢慢来讲,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,与白居易自身的性格有关。

白居易考中进士又进入翰林,然后官拜左拾遗,这个官,安史之乱时,杜大诗人也曾担任过。

左拾遗是当时的谏诤机构,有点类似现在的监察部门,其职责,说白了就是挑皇帝毛病,检漏补缺。

除了风流一点外,白居易还是很正直忠君,忠于职守的,觉得皇帝将这样一个重要职位交给自己,他就要好好的发挥找茬这个职能,不能辜负圣恩,所以频频上书言事,直指问题核心。

以至于到了后来,当时的皇帝李纯都对宰相抱怨:“白居易这小子,是我提拔起来,怎么频频与我难堪?”

白居易后来从左拾遗变成太子左赞善大夫,与这不无关系。

至于现在他被贬江州,看似有些偶然,其实一点也不偶然,即便是没有当时宰相武元衡被刺杀而亡的事情发生,他也会因为其他事情被贬。

也就是说,武元衡事件只是一个诱因,深层的矛盾早就已经形成了。

除了经常怼的皇帝感到难堪之外,他还将其它不少朝中大臣都怼的难堪,比如深受皇帝器重的宦官吐突承璀。

先前在写卖炭翁时曾经提到过一些,李纯的皇位是老皇帝内禅得来的,也就是有病的老皇帝尚未身死,他就已经继位了。

之所以能够如此,宫内以俱文珍为首阉党,是出了大力气的,因为如果不将李纯扶上皇位,以王叔文叔侄二人为首的永贞革新派,会严重损害他们的利益。

阉党势力,在中唐之后,一直都很强大,能够废立皇帝的主,说不强大也没人相信。

对于这些宦官,唐宪宗李纯也是极为复杂,一方面他们扶植他做了皇帝,这是从龙之功。

另一方面,他的上位却是以宦官逼宫他父亲而来的,于孝道人伦之上心中又有亏欠。

再一方面,他也忌惮这些势力强大的宦官,但是有不少事情上,又不得不依靠这些阉党。

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,吐突承璀才应运而生。

吐突承璀本来就在东宫当宦官,当时“永贞内禅”的时候,是一个小黄门,在里面也出了力,再加上年纪为人又机灵,李纯就将心思放到了他的身上,慢慢的培养他,以此来分化和掌握阉党的力量,到元和初年的时候,吐突承璀就已经任左神策军护军中尉。

元和四年,成德节度使王士真去世,其子王承宗请求继位不果,遂拥兵造反,吐突承璀请缨前往,左、右神策军及河中等几路兵均归他指挥。

吐突承璀主动请缨,未必不是皇帝李纯指示的,因为只有如此,他才有理由名正言顺的将的掌握在阉党手中的神策军,尽数收归他的心腹吐突承璀手中。

这点从后来吐突承璀统帅左右神策军就可以看出。

而当时的白居易没看清局势,直接就对着吐突承璀开炮了,上疏道:然则兴王者之师,征天下之兵,自古及今,未有令中使专统者。

今神策军既不置行营节度使,即承璀便是制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