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百一十一节 酝酿下一次战争(1 / 2)

通过这次战争,希腊获得了大量好处,至少是希腊国王本人获得了大量好处。

但他背离了中国,也就被中国放弃了。

由于海峡公约的出现,奥斯曼帝国开始转向黑海国家,奥斯曼帝国开始疏远英国,英国停止了对奥斯曼帝国的财政援助,奥斯曼帝国在从中国政府手里借到了大量贷款。

突然爆发的奥斯曼政治危机,奥斯曼只能继续向中国求助,奥斯曼帝国希望得到更多的贷款,让他们可以给軍队补偿欠薪,让他们可以恢复秩序。同时还希望中国能给希腊施压,让希腊撤离伊兹密尔。

中国政府满足了这些要求,表示不支持希腊夺取伊兹密尔,但对希腊国王拯救难民的行为,给予了高度赞赏。中国黑海舰队直接出动,也赶往伊兹密尔,帮助希腊免费运输难民,同时也是防备希腊海军赖在这里不走。

面对这种局面,周成功沉默了许久,他背离中国,确实得到了短期利益,他也相信他所做的,都是有利于希腊的事情,但他明白,他也让希腊错失了成为一个帝国的机会。占领伊兹密尔都已经不再可能,那么夺取伊斯坦布尔就更没什么希望了。

本来还能通过吸引奥斯曼境内的希腊人口进入伊兹密尔,让这里的希腊人口优势更大,为夺取这里制造机会,英国也已经不再反对,可没想到自己的祖国此时却开始反对。

希腊国王直接开始跟奥斯曼帝国谈判,他放弃了对奥斯曼亚洲领土的觊觎,要求奥斯曼帝国将所有希腊人口安全遣送到希腊,其中也包括几百万亚美尼亚人,只要是东正教人口,希腊都认为是希腊人。不过也有大量亚美尼亚人逃到了满清帝国,因为满清夺取了亚美尼亚国土,哪里才是亚美尼亚人的根基。

在奥斯曼帝国政府行政干预下,两个月内,奥斯曼境内的希腊和亚美尼亚人就全部被转移,或者还有遗留,但在公开资料中,这两个民族,从奥斯曼帝国消失了。奥斯曼帝国迅速成为一个纯粹的回教民族国家,当然回教民族在欧洲都被认为是突厥人,但在奥斯曼帝国内部,依然还有细分民族,比如库尔德人就有自己的民族认同。大量库尔德人生活在满清和奥斯曼帝国境内,在满清境内的,因为时常反抗,被满清打散迁移到了中亚和阿富汗,在奥斯曼帝国境内的,还居住在靠近满清国土的边境地区。

巴尔干地区的回教民族,则继续存在,在希腊和保加利亚人口比例虽然大幅度下降,保加利亚的回教人口从52万下降道了30万,二十多万遭到了屠杀,在希腊的回教民族,也有二三十万人,虽然没有遭到屠杀,但却因为移民,人口比例大幅度下降。但在塞尔维亚、阿尔巴尼亚等地,人口比例依然很高,阿尔巴尼亚信仰回教的人口甚至高达一半。

由于希腊承受了人口危机,让奥斯曼成为一个民族国家。导致希腊财政接近崩溃,为了打这一仗,希腊政府债务超过了一千万英镑,紧接着对难民的安置和救助,甚至比打仗更花钱,但财政恶化的希腊政府已经很难借到钱,只能提高税率,国内矛盾开始上升。

此时塞尔维亚趁机扩张,宣布马其顿为塞尔维亚领土,要求希腊退出马其顿。塞尔维亚的背后,站着的是奥地利帝国。

希腊政府不接受,两国爆发战争,缺乏财政支持的希腊軍队,接连遭遇失败,被奥地利支持的塞尔维亚軍队从马其顿北方,一直驱逐出了马其顿高原地区,而且一直打到了塞萨洛尼基。因为塞萨罗基尼所在的希腊北方沿海地区,也一直被看作是马其顿区域。希腊在这里设置的也是马其顿色雷斯省。

奥地利之所以支持塞尔维亚,是因为希腊扩张的太厉害了,保加利亚是一个农业区,而且靠近奥地利的多瑙河领土,跟奥地利在多瑙河的瓦拉几亚和摩尔多瓦两个公国,在民族构成和语言文化上基本没什么差别,土地也相连在一起,所以奥地利对希腊很不放心。

塞尔维亚軍队沿着马其顿地区最大的河流,瓦尔达尔河一路杀入希腊境内,直接杀到河流入海口附近的萨塞洛尼基港,也是奥地利支持的,这样就将希腊领土跟东部的保加利亚领土分隔开来。希腊国王将以个人的名义,分别统治两个不相连的国土,对奥地利的威胁就大大下降了。

周成功内忧外困,此时接受和谈吧,将失去重要领土,选择战争吧,又实在是打不起,希腊毕竟是一个小国。

大国也不是很支持希腊,中国已经放弃了希腊,英国支持希腊,但英国的支持力度和方向不在巴尔干地区,之前甚至愿意支持希腊夺取伊兹密尔,遏制投靠中国的奥斯曼帝国。

可塞尔维亚有奥地利支持,英国不会为了希腊,得罪奥地利帝国,更何况,英国也觉得希腊似乎扩张的太厉害了。

但英国提出可以斡旋,又一次在维也纳召开巴尔干问题会议。会议上各国讨论认为,萨塞洛尼基地区,跟马其顿确实更近,人口、文化上都更接近马其顿,这里是马其顿人的大河入海口,他们占领这里在自然地利上,也更合理。

会议虽然支持马其顿跟萨塞罗基地区合并,但否认了塞尔维亚吞并马其顿的合法性,同时要求马其顿撤军,由大国为马其顿选择一个君主。

结果希腊不但失去了从奥斯曼帝国夺取的埃夫罗斯地区,连十几年前就纳入国土的南马其顿地区都丢失了,从阿利阿克蒙河以东的狭长国土全部失去,其中还包括重要港口城市塞萨洛尼基。

希腊国王明白,他失去了中国的信任,但却从没得到过欧洲人的信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