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百零三章 上船(1 / 2)

大明1617 淡墨青衫 1936 字 8天前

除了战兵外,营区还招募了一个连队的辎兵,考虑到到台湾后不会立刻有大的战事,战兵也要做辎兵的事,辎兵人数并不多,仅够现在营区使用就够了。

现在大半的辎兵和水手们混在一起,搬运着早就堆积在一起的各种随军物资,这些物资多半是随第一艘船运过来的,被整整齐齐的码放在一起,现在被搬运上船。

大船已经收了主帆,只留下侧帆用来顺应风力,船只在涌动的波涛下不停的晃动着,还好风浪并未大到影响装船的地步。

到了午时,虽然小雨未停,和裕升这边的动静还是吸引了不少东江镇的将士来看,黄玉安赶到炊兵队的驻地,拿出自己的缸子打姜汤喝,大棚下有不少士兵在排队喝汤,人们脸上露出惬意的笑容,看着东江镇的人在一旁观看,这些辽民出身的士兵们脸上露出复杂的表情。

到这时众人才反应过来,一会儿装船完毕就是人员上船,而自己就真要抛弃辽东故土,前往南边数千里外的海岛上了。

人们不知道说什么是好,有些人神色激动,更多的人还是一脸淡然,经过建虏入侵,生死间逃亡千里,又在皮岛苦苦捱活,所谓故土难离这样的话也算不得什么了,逃亡的辽民,不仅有在皮岛等沿岸各岛上的,也有很多人在朝鲜地界避难,数万人乘登莱来船到山东登莱避难,要真是故土难离,他们也不会走上逃亡之路了。

“黄先生,我这里避雨好,先生来这里。”

“先生好。”

“见过先生,我家小弟前日感染风寒,多谢先生开方子熬药。”

这些新军将士都认得黄玉安,见他过来,各人纷纷向黄玉安行军礼致意,他们行军礼时还有些不自然,动作生疏,神态有些扭捏,不管怎样,这些人还是习惯打躬,或是如辽镇军人那样打千行礼,要么就是下跪,在被严厉斥责多次之后,这些新军将士才习惯了用军礼向人致意问好。

黄玉安向人一一点头还礼,身为军医,他在礼节上就不那么讲究了,从一个研习杂学被人瞧不起的秀才,转身成为一名军医,黄玉安原本心里还有些别扭,如果不是被债务所逼,他是肯定不会走上这条路的,不过现在黄玉安的心思早就变了,赚银子很多不提,军营里呆着也舒服,除了难免辛劳,各种条件都很不错,从来没有餐风露宿过,吃的比在家里还好,加上眼前受到的尊敬爱戴,心理上的满足也很要紧。

卢大带着自己的一队人小跑过来,地上有些泥浆,各人的衣袍下摆都有些脏湿,到了长棚下,各人取了腰间悬挂的铁壶,开始排队打姜汤。

卢大原本也是炊兵,后来是炊兵队官,然后通过战兵训练考核成了战兵军士,再又成了战兵旗队级军士长,现在更是直接统带一个连队的新兵,这一切都是在被北虏围攻的过程中自然发生,在辎兵中补充战兵,甚至是军士和军官,这也是和裕升既定的章程。

“见过黄先生。”

卢大也要自己打汤,好在可以排在排头,用铁壶装了汤之后,手拿在铁柄上端着铁壶,卢大一边吹着热气,一边过来向黄玉安行礼问好。

“你今天走不走?”都是从大同过来,一路千里长途,又在这辽东海岛上朝夕共处,以前不熟也成了熟人,黄玉安看着卢大,也是一脸关切。

卢大咧嘴一笑,说道:“走,我是第一大队的,我们大队今天多半都走。”

黄玉安撇嘴道:“第四团,一二三大队,每大队一二三四五六七十连队,每连一二三中队,每中队一二三小队,还真是省事啊。”

卢大哈哈一笑,说道:“好教先生知道,咱们就算学了几个月的字,仍然是觉得这样的名字省心省力,好记,往上写军报时也省了不少笔墨。不象先生此前是秀才相公,不怕用笔。”

“这倒也是。”黄玉安点点头,思忖道:“这样说我就是随你们一大队一起走了。”

卢大喜道:“黄先生医术高明,我等要仰仗先生了。”

黄玉安脸微微一红,他擅长的是小儿科,最近天寒,新兵家属中有不少幼、童和小儿生病,他治好了好几个,名声一下子传扬开来,其实在外科和骨科他还没入门,在内科上也就是刚入门而已。

正不知道怎么说时,黄玉安看到老段在远处招手,他赶紧道:“卢大你们在此,我还有事要做。”

“是,先生。”卢大语气满是崇敬的答应着。

等部下们喝完姜汤,用清水洗净铁壶,卢大在雨中立正,大声道:“一会本连在队头,所有人都给我打起精神来,不要叫东江镇的人看笑话。上船不能乱,你们的家人不会同船,但肯定一起走,各人都放心。心里要牢记军纪,违犯军纪的定定重罚不饶!”

毛永诗和毛永杰还是站在围观的人群中,他们披着斗篷,再加一层油衣,铁盔上还是不停的落下雨滴,打的他们的脸庞冰冷,下巴的胡须也被水濡湿了,感觉十分难受。

毛有俊已经奉命回铁山了,没有在这里和他们一起观看。